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2:15 点击次数:144
图片
曾经的我,是人群中最热衷于表达的那一个。无论是朋友聚会时的话题主导,还是工作讨论中的观点发声,我总觉得说话是与世界连接的最佳方式。在持续表达的过程中,我既享受思维交流产生的启发,也依赖这种方式获取新信息、补充知识储备。
1
从别人身上看到了最讨厌的自己
直到有一次,当我面临挫折,朋友开始依据自身经验,罗列了一堆 “正确” 的解决方案,以笃定的语气说着 “你应该这样做”“你不该那样选”。在这过程中,我多次想表达,但都插不上嘴。当她意犹未尽草草结束的时候,我有种说不出话的无力感,或许这就是欲言又止但害怕不被理解痛苦吧。这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,将个人经验直接套用在他人身上,忽略了每个人在处境、性格上的差异,所谓的 “善意建议” 或许对他人来说是一种冒昧的打扰。
2
能解决问题,才是最重要的
就像有时候,朋友遇到烦心事向我们倾诉,他们需要的或许不是一套完整的 “解决方案”,而是一个愿意安静倾听的人;有时候,面对一件复杂的事情,我们不必急于发表意见,而是先观察、先思考,等理清了思路,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达方式,再开口也不迟。后来才明白,真正的沉默,是一种 “有所选择” 的智慧。它不是消极的退缩,而是在恰当的时机,给他人留出空间,也给自己留出沉淀的时间。他们心里也知道,话语的价值不在于数量的多少,而在于是否恰当、是否有用。
3
沉默不代表不会表达
如今的我,表达风格已与过去不同。更多时候,我会选择低头不语,不是因为失去了表达的能力,而是因为懂得了 “说话是一门艺术”,更懂得了 “沉默是智者的文字”。当我学会闭嘴,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,我不仅收获了一个更安静的世界,更收获了一种更从容、更清醒的生活态度。
图片
写/在/最/后
HELLO AUTUMN
个人成长的关键并非从 “敢于表达” 过渡到 “频繁表达”,而是从 “能够表达” 提升到 “懂得适时克制表达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